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家风师德代代传!汝州这个“教育世家”三代2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杨清洲老人家庭成员(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身穿一身粉色旗袍,举止间透着温婉大方,这是杨清洲的二女儿、陵头镇寇寨小学校长杨巧峰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她已参加工作22年,

杨清洲老人家庭成员(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身穿一身粉色旗袍,举止间透着温婉大方,这是杨清洲的二女儿、陵头镇寇寨小学校长杨巧峰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她已参加工作22年,在担任校长的同时,还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

正是看到了农村更缺老师,杨巧峰家庭的大部分教师都扎根乡村教育一线。

杨家第二代教师(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大河网讯 门前的凌霄花恣意盛开,穿过一条狭窄的过道,只见花开满枝头的丹桂树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埋头读书。

“从父辈到兄弟妹妹、再到孩子这一代,我们三代人先后有20余人从事教育行业。”说起家里的教书人,今年70岁、从教38年的杨清洲满满自豪。

“父亲常说教育是一项朴实而神圣的事业,一手挑着学生的今天,一手挑着国家的未来,一定要恪守教学初心,牢记责任感、使命感。”尽管辗转多个学校并担任领导职务,可杨增俊从没放弃三尺讲台的教学工作。

杨增俊(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扎根乡村,用爱点亮孩子梦想

9月9日,在汝州市陵头镇陵头村的一座农家小院里,记者见到了刚刚荣获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的杨清洲老人。

在传授知识之余,杨巧峰还经常组织全校学生看望孤寡老人、参加志愿活动,参观风穴寺、汝瓷小镇、红色基地等,提升孩子们的视野和综合素质。

“对待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当孩子的倾听者,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让每个孩子绽放自己的闪光点。”看着一个个快乐成长的学生,杨巧峰深有感触地说。

杨家第三代教师(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当老师这个梦想是从小就深深种在心里的,爷爷、爸爸是老师,婶婶们是老师,长大后就义务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杨清洲的大女儿杨喜萍说,虽然当教师后感到不易和辛苦,但从不后悔。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杨喜萍之外,杨清洲的四弟、两个弟媳、堂哥堂妹5人,另外两个女儿、侄子、侄女、侄媳、侄女婿等13人也先后投入教育事业,一个教师“大家长”带出了二十余人的“三代教师家庭”。

杨清洲工作照(汝州市教体局供图)

从两个38年传承到21人从教

“看着那样一个挺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却因家庭原因有自闭倾向,我很难受,也暗下决心要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杨巧峰告诉记者,农村孩子因为受环境所限,比城里学生更需要关爱,自己愿意用那一份微光去点亮孩子的梦想。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如今,现实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在杨清洲家庭上演,他们在用热情和生命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也在三尺讲台上用爱谱写育人新篇。

这是一场三代教育人的接力。

正是受父亲影响,杨清洲从小就立志成为人民教师,师专毕业后就直接回到了陵头高中任教。巧的是,他在陵头镇教育一线也工作了38个春秋。

“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先育人再教书。注重身体锻炼的同时,紧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杨清洲时常叮嘱晚辈。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尽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教育理念,但照亮乡村孩子梦想的心始终坚定一致,这种信念形成了一缕光在家庭里闪耀,让子女后辈“向阳而生”,让教书育人的家风师德代代相传。(蔡长伟 韩璐益)

杨清洲一家的从教之路,要从父亲杨增俊说起。杨增俊是新中国第一代教育人,1948年11月开始任教,先后在陵头学校、临汝县高中、临汝师范等学校任校长,从教38年。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zonghexinwen/2022/0905/1999.html



上一篇:101岁朱美琳老师寄语教师节:静下心来读书潜下
下一篇:一流大学应产出一流学术精品 明年郑州大学要出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 | 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 河南图书馆学刊版面费 | 河南图书馆学刊论文发表 | 河南图书馆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河南图书馆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