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河南男子到银行存款,偶遇头天施舍过的乞丐: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导读:男子银行遇头天施舍过的乞丐,被降维打击!警方回应:有4间房产! 关于老人的话题不断,说也说不尽,说不尽还不得不说。 河南少年扶摔倒老人被讹,四川老人倒地抽搐路人

导读:男子银行遇头天施舍过的乞丐,被降维打击!警方回应:有4间房产!

关于老人的话题不断,说也说不尽,说不尽还不得不说。

河南少年扶摔倒老人被讹,四川老人倒地抽搐路人袖手旁观,这两期新闻还历历在目,案件的结果略有出入,但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老人这个群体,善良该如何自处?

同样是好人干好事,除了被讹以及被感谢外,如今却也有了另一种可能,还可能被“羞辱、被降维打击”。

依然是河南,当事人是一名工薪阶层普通打工族,老人是一名7旬大爷,职业是“专业乞讨者”。

当男子在银行遇到老人的那一刻,心里充满了五味杂陈的味道,他该感叹世道人心变了,也该庆幸自己当时只给了两块钱,或者脱口而出一句戏谑之语:现在干这种事都不背人了吗?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位男子当天发了工资,口袋里揣着金钱心里有了底气,路遇一位乞讨老人,全身写满凄惨身世背景,诸如“无钱吃饭”等等。男子觉得甚是可怜,便好心施舍了对方两元钱。

工资不高,多少是点意思。但他没想到,次日到银行将刚发下来的这笔钱存下来,偶遇了这位老人,发现他也在存钱。

这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惊讶的是这位乞丐存5千元,而他才存1千元。还想着好心帮助别人,到头来自己才是小丑。

令该男子更加大跌眼镜的是,这名老人不仅比自己有钱,而且还是该银行的尊贵VIP会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老人是这家银行的常客,经常到此存钱,由此可推测其名下资产一定不俗。

成年人崩溃就在一瞬间,男子发出了一声苦笑,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这位老人也是,“下了班”后最起码也换身衣服,也算是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一种尊重,像这样肆无忌惮穿着“工作装”就大摇大摆走进银行,当着所有人的面存下“赃款”,良心不会痛吗?

老人的行为被曝光后,引来了警方的关注。

经过调查发现,该名老人姓范,年龄70多岁,腿确实有些许残疾,但身体并无大碍。他家中还有老婆孩子,家中有二十多万存款、四处房产,可以说是很多人羡慕的家庭。

而据了解,老人是惯犯,2019年至今在平顶山开源路,叶县昆阳大道、政府街、叶舞路等多个路口行乞讨之事。有网友反应,他还曾站在马路中央拦截过路车辆,以打扫挡风玻璃为由,向司机索要钱财。

显然此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犯罪,目前该乞讨老人因涉嫌诈骗已被行政拘留。

在网友看来,这位老人和那些故意讹伸出搀扶之手之人的老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利用人们的善良,倚老卖老,满足自己的私欲。

如果只是波及自己的还好,恶劣之处就在于一个老人利用人们的善良,一次、两次,不能再三,三次就变成了“狼来了”。

活了一辈子了,为何还看不透这点蝇蝇小利。人之老矣,终将不我,他们难道不怕吗?

这是一种群体病症,得治。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zonghexinwen/2021/0306/756.html



上一篇:河南“让人搞不懂”的两个景区,名字虽一样,
下一篇:河南林州教体局回应号召学生捐压岁钱:内容不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 | 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 河南图书馆学刊版面费 | 河南图书馆学刊论文发表 | 河南图书馆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河南图书馆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