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图书馆学刊》栏目[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数据[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征稿[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刊物[06/29]
河南籍教育家王广亚事迹被列入河南中招试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摘要刚刚过去的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中,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三人的人生
摘要刚刚过去的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中,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三人的人生事迹被载入其中。
教育家王广亚(资料图)
“百年岁月,飞逝竞如风!悲驾鹤,恨匆匆。”豫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虽已离世,但他的事迹依然激励着后人。
刚刚过去的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中,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三人的人生事迹被载入其中,启发无数考生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一道考试题,让百万学生又拉回对这位“屋顶上的巨人”的无限思念中。在长达95年的生命长河中,他的教育事业跨越海峡两岸。忆及这位教育巨擘执着于祖国教育事业特别是河南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不少人潸然落泪。
打拼:从巩义海上桥村到台湾
王广亚,祖籍河南巩义。1922年农历六月三十,出生在巩义市海上桥村。
1947年,王广亚为谋生计,从家乡巩义来到重庆求职,后辗转去了台湾,在审计部门做一名公务员。当时的台湾工商业全面复苏,对外贸易兴起,让王广亚看到了做生意时报税过程中会计角色的重要,1949年4月21日不满足于现状的王广亚成立私立育达会计晚间补习班。有了收入之后他省吃俭用开始买地建房一步步慢慢做大。
谈及当年创业的艰辛,王广亚在一本书中写道:我是靠自己打拼过来的;所以,我十分信奉自力更生。任何事情,靠别人总靠不住, 只有靠自己。自己的困难,只有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不哭,眼里 没泪。人生干事业,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有痛苦自己去品味,让眼泪往肚子里流,困难还得自己克服。当初育达建简易教室,请不起监工,我就自己上房当监工。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屋顶上的巨人” 的 缘起 。
“巨人”就是从创办商业会计补习班起步,王广亚经历无数艰辛:1949年创办台北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1955年创办台湾桃园育达高级中学,1974年创办台北点点幼稚园,1993年合资创办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与泰国清迈省惠明中小学,1994年创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1999年创办台湾苗栗育达科技大学、合资创办北京育达高级职业学校,2000年合作创建郑州贝斯特教育机构,2004年创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培育学子百余万人。如今,登封学院正在筹建中。
草根成长,信用为本,传承有脉,行商无疆。作为一名台籍豫商,王广亚把豫商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台湾,王广亚被誉为教育界的经营之神,与商界王永庆、军界王升、报业界王惕吾,并称为当时台湾的“四大天王”。
回归:创办“升达”,根植中原
身在台湾,心系中原。回家创办大学,一直是王广亚的梦想。
1993年春节期间,阔别家乡40多年的王广亚赶到郑州拜会省委书记商议回家乡办学。王广亚给即将兴办的大学取名“升达”,有延续台北育达之意,也有对父亲王家升的纪念。
升达学院选址于新郑龙湖镇,1993年10月动工,第二年9月新生入学。如今的升达学院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教学楼10余栋,建校以来毕业生4万余名。
升达学院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王广亚投入巨资,却不收取丝毫回报,所有收入节余全部用于学院发展和员工福利,没有往台北拿回一分钱。
而升达学院创办十年后,决定回馈乡里,在巩义市再办一所大学,定名“成功”。2004年,他把在美国的别墅卖了几千万,凑够首批启动资金……今天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在校生1.5万人,教职员工1061人,其中外籍教师21人,图书馆馆藏适用图书120万册。
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正如王广亚在他的《升达与我》一书中写道的:“我在此再次申明,升达学院不是我的个人私产, 升达是属于国家的,属于社会的。我创办升达学院完全为回报国家,培育人才,回馈社会。人生天地间,日食不满半升,夜卧不足七尺,赤条条地来,干净净地去,浮名浮利,不足挂齿。这是我,一个老园丁的心语。”
致敬:向楷模学习,为人生添彩
2016年的河南省中招考试,对104万考生来讲,是难忘的经历;对王广亚博士培养的海峡两岸百万学子来讲,更是一种特殊的怀念----在2016年的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考试中,王广亚博士的人生事迹被载入到试卷。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zonghexinwen/2020/110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