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图书馆学刊》栏目[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数据[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征稿[06/29]
- · 《河南图书馆学刊》刊物[06/29]
北朝后期河南佛教研究以弘法中心译经学派为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北朝历代帝王都崇信佛教,热衷于凿窟雕像等功德活动。在封建统治者支持下,随着大量经典的翻译以及中国僧人对佛教经典理解的逐渐深入,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涅槃、成实、三论、毗
北朝历代帝王都崇信佛教,热衷于凿窟雕像等功德活动。在封建统治者支持下,随着大量经典的翻译以及中国僧人对佛教经典理解的逐渐深入,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涅槃、成实、三论、毗昙等多个学派。由于北朝时期政局动荡,行政区划名称变化不断,为研究方便,本文所指河南地区既包括有现在河南省地理区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区,还包括北朝时期在河南省统辖范围内的一些地区,如邺城。学术界对于北朝的起止时间有不同说法,公认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共5个朝代。本文所指北朝后期是以北魏孝文皇帝(467—499)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后的元魏以及北齐、北周这一百年。
一、北朝后期河南地区佛教传播的中心城市
文化的传播都有它的中心地区或城市,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这样。据《续高僧传》、《历代三宝记》等佛教经典记载,孝文帝迁都至北朝结束,在河南地区译经、传法的僧人有40多人。下面就按照这些僧人的传法地区,研究佛教在河南的传播中心。
(一)洛阳:自佛教传入中国,洛阳始终是佛教传播的中心之一。北朝后期在洛阳地区活动的僧人有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道登、僧辩、僧朗、道湛、法场、道辩等25人。北天竺人菩提流支在北魏宣武帝时来到洛阳,在永宁寺翻译佛经,后在永熙三年随东魏到邺主持译经。勒那摩提又叫勒那婆提, 508年与流支一同抵达洛阳,奉敕共译世亲的《十地经论》12卷等。勒那摩提在洛阳亲授弟子僧范、慧顺、昙遵、道凭、法上、道慎等人,师徒后又迁至相州(即邺都,今河南安阳)南部弘扬地论宗,祖述勒那摩提的地论学说。佛陀扇多是与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齐名的北朝译师,三人于508年同时翻译十地经论,佛陀又在白马寺译出《如来狮子吼经》。僧达是北齐地论学派一名高僧,赴洛阳追随勒那摩提学习地论。
(二)安阳:北朝后期在安阳地区活动的僧人主要有菩提流支、昙摩流支、毗目智仙、道辩、僧朗、道湛、佛陀扇多等26人。这26人中有一半以上是随东魏迁都而至邺都,可见随政治变迁,宗教中心也会发生变化。菩提流支为首的地论学派北迁至安阳,道宠随行,并于安阳道北教化牢宜4人,而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带领他的弟子僧范、昙遵、慧顺、法上、道慎、昙衍等,也随迁到邺都。由此,地论学派南道与北道的分歧更加明显。《续高僧传》中有如下记载:“初宠在道北教牢宜4人,光在道南教凭范十人。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1]。
(三)荥阳、沁阳、商丘、信阳等:除洛阳、安阳外,荥阳、沁阳、商丘、信阳也有不少僧人活动。僧稠、昙衍游化路过荥阳和沁阳,在当地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传法活动。慧思到信阳光州大苏山传法,是因为慧文、慧思所弘的禅法思想受到当时的官禅,也就是佛陀禅系禅僧的干扰,不得已而南下到此地。此外,济源的王屋山、信阳的大苏山等也聚集了众多僧人。
从僧人数量和佛教传播范围及影响来看,洛阳和安阳在这110年间显然是河南地区佛教的中心城市。至东魏北齐时,由于政治中心的迁移,安阳地区佛教发展开始超过洛阳,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至北齐时,“邺都有寺4000所,僧尼近8万”[2]。
二、北朝后期河南地区佛教译经状况
北魏定都平城之后,佛教信仰虽盛,但着力于兴办佛教法事,看重佛教的实用功能,佛教义学并没有取得大的发展。孝文帝于太和年间迁都洛阳后,洛阳一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西域僧人纷至沓来,加强了对佛教义学的研讨,北方译经才得以复兴。据《续高僧传》、《历代三宝记》等资料整理可知,北朝后期河南地区的译经师有18人,其中以西域沙门居多,主要有昙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等人,所译经典相较于前代更加丰富,包括地论、华严、法华、密宗等几大门类,已出现分宗别派的雏形。
(一)瑜伽行派经典的新译:以菩提流支为首的几大天竺译师(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昙摩流支、毗目智仙等),以洛邺为基地,开始广泛翻译了以无著与世亲为代表的瑜伽行派的经典。这类经典是与之前盛行的般若经类迥异的大乘经典,因此开创了唯识论这一新的佛学领域,成为北朝直至隋唐的热门话题,影响了几代佛学思潮。菩提流支在洛阳翻译的《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金刚经论》、《无量寿经论》、《胜思惟经论》,佛陀扇多译的《摄大乘论》,般若流支译的《唯识论》、《顺中论》都属于此类经典,最有名的当属勒那摩提、菩提流支和佛陀扇多三人合译的《十地经论》。这一时期瑜伽行派经典译著虽多,但对经论的研习鲜出成果,对义学的发挥作用不大。譬如佛陀扇多初译无著的《摄大乘论》,这部著作是瑜伽行派唯识学的奠基性著作,但在北朝并未引起僧人的研习与弘扬,直到真谛重译并译世亲的《摄大乘论释》之后,才广为传布。与此同时,般若类的经典也有译著出现,例如菩提流支在洛阳译《金刚般若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及佛陀扇多翻译的《龙树菩萨和香方》。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qikandaodu/2021/0508/1300.html
上一篇:居住方式对河南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河南嵩山少林寺